21.审核评估专家重点关注什么问题?
答:聚焦审核指标和审核重点的内涵要求,深入查找参评学校存在的问题,列出问题清单。特别是要重点分析和找出影响学校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问题、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存在但自评中没有反映的问题、上轮评估和专业认证中专家指出过但尚没有完成整改的问题。
22.专家在线访谈座谈重点关注什么?
答:通过访谈和座谈,对拿不准、看不透、仍存疑的问题和数据进行证据收集,以便做进一步的核准和验证。
23.专家听课看课特别关注什么?
答:特别关注课程思政是否在课堂中有效体现;课程教学是否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理念(从学生学习效果的角度考察课堂教学效果);课程教学是否有效实现了深度的师生互动交流和讨论;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标准是否体现了课堂教学的目标和教学要求。
24.专家审核材料重点关注什么?
答:材料审阅要以考察问题为导向,突出考察重点。例如毕业论文(设计)审阅重点关注选题、过程指导、成绩评定是否规范到位,是否体现了能力培养要求;试卷审阅重点关注命题、成绩评定是否科学合理,试卷分析是否到位,是否有持续改进机制。
25.教师在审核评估中要做什么?
答:(1)了解评估常识和校史校情,充分认识审核评估的重要意义。
(2)参加专家组指定的有关问卷调查和组织召开的座谈会。
(3)做好专家随机线上、线下听课准备,特别要加强课堂互动,体现课程思政,展现最佳教学状态。
(4)按照学校教育教学规范要求,严格遵守教学纪律,高质量做好教学工作,不迟到早退,课堂中对学生严格要求,保证课堂秩序。
(5)熟悉所在专业历史沿革、培养方案、考研与就业等基本情况。
(6)参与到专业建设、培养方案修订、教学大纲修订等工作中,理解OBE理念(学生中心、产出导向、持续改进)并在教学过程中有效贯彻。
(7)熟知所讲授课程的大纲,特别是课程目标、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,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地位、作用,课程思政如何融入,持续改进措施。
(8)积极开展课堂教学改革,课堂中加强与学生互动,了解学情,能基于课程特点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,课堂教学体现“两性一度”(高阶性、创新性、挑战度)。
26.教师如何回答专家提问?
答:(1)对专家的问题,应对不慌张,出语慎重,回答问题需结合学校和院系实际,正面客观。
(2)简明扼要,重点突出以学生为中心,介绍教师教学发展、课堂教学改革、考核方式改革、创新创业教育等。
(3)对于不足要从建议性意见和加强提高的角度入手,而不是一味地否定和发牢骚。
27.职能部门负责人访谈、座谈可能会涉及哪些问题?
答:(1)本部门工作的基本情况。
(2)本部门工作如何支持、服务本科人才培养。
(3)本部门工作相关数据,尤其是本科人才培养方面的数据。
(4)研读、解释与审核《自评报告》和教学数据分析报告中相关的数据。
(5)本部门支持本科人才培养的亮点。
(6)本部门在支持本科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不足及解决办法。
28.系主任、副主任访谈、座谈可能会涉及哪些方面?
答:(1)掌握本院系基本数据:学生、教师、专业、实验室、课程、基地等。
(2)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修订过程及实施总体情况,培养目标与学校办学定位、培养目标的关系。
(3)院系人才培养工作基本思路、特色亮点、举措、效果。
(4)院系人才培养方面的主要成绩:学生培养、教学成果、一流专业、一流课程、教改项目等。
(5)院系在校企合作、学生实践能力培养、双创教育等方面的举措。
(6)本院系经费使用,支持本科教学的经费投入。
(7)院系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、质量监控机制及措施。
(8)院系领导在教学质量保障中开展的工作。
(9)院系人才培养面临的主要问题,解决思路与措施。
(10)了解审核评估自评报告和教学状态数据分析报告中相关数据。
29.教研室主任/专业负责人访谈、座谈可能会涉及哪些方面?
答:(1)掌握本专业的基本情况:建立与发展、招生人数、第一志愿录取率、毕业率、就业率、起薪、毕业生主要去向、毕业后发展等。
(2)本专业教师结构,学缘结构及教师能力对专业发展的支持度。
(3)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要求,例如学分要求、课程体系、实践教学,培养目标合理性评价、培养方案修订过程及行业企业专家参与情况。
(4)教师、学生、校友、用人单位和行业专家对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、培养过程、培养效果的意见,在培养方案修订过程中所开展的论证活动与修改情况。
(5)本专业学生的学业情况、学生对本专业学习过程的满意情况。
(6)作为专业负责人,对本专业发展的思路、措施和规划。
(7)本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亮点工作与成绩。
(8)本专业教研活动的开展及其他本科教学相关工作。
30.后勤服务人员在评估工作中应该怎么做?
答:做好本职工作,为师生员工的学习、生活和工作提供优质服务,整治好校园环境。在评估期间,为专家的工作和生活提供服务保障,为学校接受评估提供全面的后勤支持。
31.学生与评估专家接触的场合一般有哪些?
答:(1)专家听课。察看课堂情况、了解学生是否专心听课、与教师的互动、对教师的评价。
(2)专家召开学生座谈会。了解学生对学校、院系的意见和建议,专业建设、个人发展,对学校资源的利用情况。
(3)专家到学生食堂用餐或考察。了解学校后勤和学生生活情况,察看学生饮食礼仪,如排队购餐、餐具回收等。
(4)专家查看学生自主学习情况。专家到运动场、到教室、到图书馆察看。
(5)专家查看学生宿舍。了解学生生活情况。
(6)专家到体育场馆查看学生体育活动情况。了解学生是否经常参加体育活动,了解群体性体育活动情况、学校的体育强项等。
(7)专家查看学生活动情况。了解学生组织的活动、学校各类文体活动。
(8)校园公共场合与评估专家相遇。学生要注意礼仪、主动、自信,表现出对学校的热爱和自豪感。
32.新一轮审核评估对标国家基本办学规范和办学条件规定,在第二类评估定量指标中,列出了18个办学“底线”标准:
(1)思政课专任教师与折合在校生比例≥1:350。
(2)专职党务工作人员和思想政治工作人员总数与全校师生人数比例≥1:100。
(3)生均思政工作和党务工作队伍建设专项经费≥20元。
(4)生均网络思政工作专项经费≥40元。
(5)生均年教学日常运行支出≥1200元。
(6)教学日常运行支出占经常性预算内教育事业费拨款(205类教育拨款扣除专项拨款)与学费收入之和的比例≥13%。
(7)年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所占比例≥10%。(或当年新增教学仪器设备值超过1000万元)
(8)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≥5000元/生。
(9)学生毕业必须修满的公共艺术课程学分数≥2学分。
(10)劳动教育必修课或必修课程中劳动教育模块学时总数≥32学时。
(11)实践教学学分占总学分(学时)比例(人文社科类专业≥15%,理工类专业≥25%)。
(12)以实验、实习、工程实践和社会调查等实践性工作为基础的毕业论文(设计)比例≥50%。
(13)体质测试达标率。《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》中指出:高等教育阶段学校要将体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,学生体质健康达标、修满体育学分方可毕业。
(14)专职辅导员岗位与在校生比例≥1:200。
(15)专职从事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与在校生比例≥1:4000且至少2名。
(16)专职就业指导教师和专职就业工作人员与应届毕业生比例≥1:500。
(17)生师比不高于18:1。
(18)具有硕士学位、博士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≥50%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