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香悟理
书香悟理
当前位置: 首页 >> 书香悟理 >> 正文
    《查令十字路84号》
    2017-05-09 21:22 作者: 编辑:wlx    (点击: )

    《查令十字路84号》

    时钟拨回1949年,籍籍无名的剧作家海莲.汉芙蜗居在纽约市中的一家小公寓里。她嗜书如命却不得自己钟意的书籍。而远在大洋彼岸的英国旧书店里,员工靠着管制的物品拮据度日。

    二十年间,汉芙总共在查令十字街84号购书近五十种,这个数目并不大,算不得是位好顾客,但保持着与书店的德尔先生及其他人的通信来往,却成了她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。特别是她在五十年代初英国困难时,期慷慨出手的豪情,为她带来了英伦的真挚的友谊,也是这扎书信的人情味所在。海莲的率真,善良成就了这段佳话。在这里,我们有必要提及本书的第一任译者陈建铭,他是台湾一位古旧书店的工作人员,他在未被出版方邀作译者之前,便凭着自己对《查令十字街84号》的一腔热情动手翻译其中的章节,毫不在意能否得到回报。

    《查令十字路84号》这部美好的书,系1949年至1969年长达廿十年流光,往复于美国纽约和这家小书店的来往信件交织而成——住纽约的女剧作家买书,任职于书店的经理弗兰克负责寻书寄书,原本是再乏味不过的事,但很快的,海莲通过她率真的个性,善良的心灵赢得了书店员工集体的尊重。咫尺天涯的友谊由此漫溢开来。双方二十年间始终未曾谋面,相隔万里,深厚情意却能莫逆于心。无论是平淡生活中的讨书买书论书,还是书信中所蕴藏的难以言明的情感,都给人以强烈的温暖和信任。

    这本书既表现了海莲对书的激情之爱,也反映了她对弗兰克的精神之爱。海莲的执著、风趣、体贴、率真,跳跃于一封封书信的字里行间,使阅读成为一种愉悦而柔软的经历。稍遗憾且戏剧性的是,即使最后弗兰克因病去世,海莲本人也没能在一切落幕前去往她朝思暮想的英国,踏入那个小巧温馨的旧书店。这本书既表现了海莲对书的激情之爱,也反映了她对弗兰克的精神之爱。海莲的执著、风趣、体贴、率真,跳跃于一封封书信的字里行间,使阅读成为一种愉悦而柔软的经历。稍遗憾且戏剧性的是,即使最后弗兰克因病去世,海莲本人也没能在一切落幕前去往她朝思暮想的英国,踏入那个小巧温馨的旧书店。

    海莲面对书籍的态度,虽然过于狂热,却不失为我们学习的榜样。我们是随着互联网一起长大的一代,信息爆炸培养了我们快速阅读的能力,只是有些书看得太过匆忙,就无法真正得到领悟。我们手机中的联系人,呈几何式增长,却再也背不出一个好友的号码。或许唯有一次手机电量耗尽,你才会知道自己究竟是多么的孤立无援。在这样一个速食年代,还有谁,会静下心来,执笔写信,然后为着一个牵挂,等上几个星期。希望,《查令十字街84号》一卷书信,能唤回更多人与人之间最真挚的情感,贫苦条件下最美好的善良。

    关闭窗口

版权所有:吕梁学院物理与电子信息工程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