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香悟理
书香悟理
当前位置: 首页 >> 书香悟理 >> 正文
    《活着》
    2016-09-26 10:09 作者: 编辑:wlx    (点击: )

    作为先锋派作家的余华,一直致力于创作实验性极强的作品,如《世事如烟》、《一九八六年》等。进入90年代后,他逐渐认识到“作家的使命……应该向人们展示高尚”,“对一切事物理解之后的超然,对善与恶一视同仁,用同情的目光看待世界”。余华想告诉读者:生命中其实是没有幸福或者不幸的,生命只是活着,静静地活着,有一丝孤零零的意味。长期以来,余华的作品都是源于和现实的那一层紧张关系。于是就有了1992年的《活着》。

            合上书,福贵的讲述仍然在脑海中缓缓流淌,那么深沉,那么平静,像是在讲述别人的故事。生活给予了这个老人太多苦难,也给予了他活着的意义。

            所有爱的人一一离去,备受打击的福贵一次次落泪,一次次在坟前枯坐,眼泪流干之后,站起来,拍拍屁股上的土,仍然像往常一样扛起锄头,拿上镰刀,走向田地,生活还得继续。没有板着面孔说教,却让人不自觉地把活下去当成了肩上不能卸下的重担,活着成了一种本能,成了最坚强的信仰。生命长河中即使有旋涡急流,暗礁明石,却依然不会停止奔腾。如同一颗深深扎根大地的大树,即使被风吹雨打,甚至雷劈水淹,也只是东西摇曳,却坚决地屹立不倒。

           当一个人能把过去让自己伤心落泪的经历娓娓道来时,他就比过去的自己更加坚强,心上的茧也更厚,承受痛苦的能力也更加强大。接连的打击让福贵看起来随时都会死去,但他却拖着衰老的身体平静而坚韧地活着,没有一天天消沉,甚至脸上还偶尔闪现笑容。苦难的经历让福贵变得沉稳,从他的讲述就能感受到他内心的平静,苦难融入了他的生命成为了他自身的一部分,让他如同得道高人一般超然于世。

            金庸先生说小说就是为了让读者产生共鸣。《活着》把读者带进了福贵多舛的一生,让读者情不自禁地跟着福贵喜悦、悲伤和愤怒。文笔老练的余华很容易让读者情绪起伏,这是一种能力,这种能力让作品变得有感染力,作品作为载体让这种能力得以展现,两者相辅相成融为一体。这是现在稚嫩的我无法做到的,所以我敬佩作者,敬佩他的经历,敬佩他的智慧。

    关闭窗口

版权所有:吕梁学院物理与电子信息工程系